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 内容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更新时间:2017-07-13 来源:富源县大河镇人大主席团 作者: 明晓婕
------分隔线----------------------------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以富源县大河镇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处理为视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也大大增加,农村垃圾问题正日益凸显,许多村庄遭遇了垃圾“围村”的尴尬。富源县大河镇人大主席团经过为期一周视察调研,以大河镇脑上居委会垃圾处理为视角,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为大河镇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提升人居环境提供对策建议。
  大河镇脑上居委会位于富源县城南部17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总人口4185人;有国土面积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0亩、人均占有耕地0.34亩,主要以粮、畜、煤为重点支柱产业,村落以同姓聚居为主,相对分散半集聚状态。
  一、生活垃圾来源及分类
  生活垃圾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它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商业生活垃圾等。通过调查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项:
  1.厨房垃圾。主要包括正常生活产生的蔬菜的根、叶、茎、皮、变坏的剩饭菜等食品类废物。烧锅或者烧煤炉后留下的少量木头、煤灰。经过调查得知这部分垃圾大约占到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比重的30% ,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来源。
  2.在商店、市场上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商品的塑料包装、电器包装、塑料瓶、餐馆用的一次性塑料桌布、筷子等。比如塑料袋、纸盒子、纸尿裤等包装袋和包装盒。走访脑上居得知,这部分生活垃圾占到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的25.5% ,一般来说基本每家每户都堆积了大量的包装、塑料袋、盒子等垃圾。这是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的又一重要来源。
  3.家庭、学校、商铺等废弃的玻璃瓶和各种易拉罐。比如核桃乳瓶、啤酒瓶等各种饮料瓶。经调查分析得知,这种生活垃圾占到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的12% ,相对来说比重较小,但是也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调查得知目前脑上居委会有商店12家,大小餐馆14家,幼儿园1所、小学1所,初中1所,这些场所每天大约都会产生1吨的生活垃圾。
  4.还有一些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调查得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建筑垃圾。经调查得知,这部分垃圾占到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的32.5%左右,可见这些垃圾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过实地调查了解,脑上居委会集镇段居民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是往大街上倾倒,各家都是趁傍晚时分把自己的垃圾倒在大街上;其他居民主要的倾倒地点就是公路边、小河边、田边、过道、山林。大片的生活垃圾暴露堆放, 既污染水源, 又有碍美观。一些河道内垃圾成堆, 随处可见。脑上居委会总共有人口4185,每人一天大约产生 0.8kg垃圾,由此统计可知,全村每天约产生3.3吨生活垃圾,庞大的数据证明我们的生活已经名副其实地被垃圾包围了。
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的构成及人均垃圾产生量
村 庄 厨余(%) 渣土(%) 玻璃(%) 金属(%) 纸质(%) 塑料(%) 织物(%) 其他(%) 人均垃圾量(kg)
脑上 30.0 35.0 1.0 2.5 3.6 8.5 4.2 15.2 0.6
  二、生活垃圾的危害
  (一)占用且危害土壤环境。任意露天堆放的垃圾,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导致粮食减产。
  (二)破坏水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分散半集聚居住的特点,使得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依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目前,部分地方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三)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农村大量的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道路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成分含量(%)
种类 生物 织物 纸张 塑料 金属 煤渣 其他
含量 1 50 2 25.5 0.5 11 10
  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6月份以来全镇各村(居)委会环境治理工作可圈可点,环境卫生大为改善,但由于我镇地域跨度较大,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难度大,“垃圾靠风刮”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污染和处理方式只是全镇多数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一个缩影。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和处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处理方式单一。经调查得知,目前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随意丢弃、放任自流。大部分村民都是将生活垃圾往大街上随地倾倒,毫不考虑自身的影响。二是指定专人把各户生活垃圾收集运到稍远地方进行简单填埋,即选定场址后,不做任何防护措施,直接进行填埋,这种方式处理手段单一、无害化程度低,对填埋场周围的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脑上居委会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随意丢弃、放任自流,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垃圾生活泛滥。以下是脑上居委会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
脑上居委会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
随意堆放 自行填埋或者焚烧 堆肥处理 集中填满
80 5 1 14
  二是环境治理责任缺失。首先相关法规缺失,已有法规落实不到位,惩处不力又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专门规定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具体办法,但这些法规并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其次由于传统城镇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镇,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管理体系严重缺乏。
  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一方面农村垃圾产量大,处理成本高,但是农村经济实力薄弱,镇政府和村委会根本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处理村落垃圾;另一方面国家投入较少,农村地区没有充足的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入垃圾分选、沼气发酵、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技术。
  四是环卫设施极度缺乏。大河镇环卫设施极度匮乏,长期以来,垃圾问题基本上依靠自然环境的自净方式解决,但随着人口不断增多,环境负荷加重,已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村中并未修建生活垃圾堆放池或堆放桶,也无专门人员收集和清运垃圾;即使有环卫设施的农村,由于重规划、轻管理,垃圾处理设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五是村民环卫意识和忧患意识普遍偏低。村民作为农村垃圾产生的主体,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村落垃圾的产量和扩散,他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乡村垃圾的处理状况。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村民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另一方面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他们对生活地方的环境保护漠然处之,没有认识到“垃圾围村”的危害,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保能力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又会加重农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互动效应。
  三、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大河要美,农村必须美。垃圾围村不仅会降低大河的宜居度,还会对农村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结合大河镇实际,我们提出探索“因地制宜、市场运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模式,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一)因地制宜,建设收运设施。探索“因地制宜、三个统一”的做法,减少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费。一是打破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统一布局垃圾收集设施。根据农户分布,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对相对集中的农户,以邻近的3—15户不等,修建大小不一的联户定点倾倒池,对山区分散农户,发放编号垃圾桶;在村下游通村道路旁宽阔地带建垃圾中转站。二是依托公路串联线路,统一安排转运车辆。根据道路分布现状,将村中转站按线路进行串联。三是力求节俭实用长效,统一设计收集设施。按“经济、实用、长效”原则,统一设计垃圾池规格材质,修建联户垃圾池和村垃圾中转站,按串联线路统一配置垃圾转运车,中转站配备6—10个垃圾桶。
  (二)市场运作,竞标选择承包。探索“项目管理、市场运作”的做法,让村委会公开透明用好相关费用,达到每天收集和常态保洁目的。将村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常态保洁承包人,承包人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协议,明确工作职责、费用支付、安全保障、违约责任等,承包人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保洁清运队伍等。
  (三)分类收集,实施两次减量。探索“两次分类、源头减量”的做法,根据农村垃圾的组成特点,实现大幅减量,减少转运处理成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宣传教育,指导村民和公开竞标承包人正确分类处理垃圾。首先,要求农户按四类进行初分类处理:一是厨余等有机垃圾喂食家禽、堆肥或建沼气池;二是建筑垃圾就近处理;三是可回收垃圾自行出售;四是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联户定点倾倒池。其次,要求承包人二次分类。即承包保洁的人将联户定点倾倒池中的垃圾在收集转运的途中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变卖,有机垃圾堆肥还田后,将剩余的不可回收的剩余垃圾运至村中转站。最后,由串联垃圾车将村中转站的垃圾转运至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村民自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群众主体、三方监督”的做法,在垃圾收集过程中,发动群众、收集筹资、监督保洁。一是由村两委为主,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村干部通过广泛宣传,召开大会、入户做工作,在群众中强化“自己产生垃圾自己收集”的观念,增强群众在垃圾收集上的主体责任意识。二是按照村民自治法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承包收集费用。镇和村两委在发动群众基础上,引导村民自愿确定交纳垃圾收集费,每个村民每月缴纳10—20元不等。三是建立三方监督互动管理机制,形成村组干部、承包人、村民三方监督的互动管理办法。村组干部既监督村民,又监督承包人;承包人监督村民按要求初分类和定点倾倒,监督村组干部管理好村民;村民监督承包人及时清运,监督村组干部尽责管理承包人,确保保洁到位、分类到位、减量到位和清运到位。
农村发展面临“先污染后治理”的严峻现实,破解垃圾围村,等不起,慢不得,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补齐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短板,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

------分隔线----------------------------